close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海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按照德文翻譯,音唸起來是接近如此。

  但是我常看到一堆人翻法斯賓達,也不是說他錯,只是覺得有點不尊重那個人祖國的語言而已。

  這算是我莫名奇妙的原則,不過也是老師訓練出來的。以前上翻譯課的時候,總覺得翻個接近的音就好,不用太在意準確度。但是老師通常會很激動,因為他認為翻譯就是要翻譯的好,翻譯到骨子裡去又不失文采。

  上完翻譯課的結論是:我不適合當翻譯。

  因為我文采不好,更是很難把德文的意境翻到中文裏去;我們有個教授德國文學的老師曾說過一句話:「你看卡夫卡的中文譯本你完全看不懂他想表達什麼,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德文版,你就能了解卡夫卡的心態了!」

  這句話顯現出翻譯有多重要,但重點是,也許是因為文化不同、語言不同,所以就算只是簡單的一句話,用不同語言表達來的感覺也就不同。

  我說這些是為了什麼?我想應該是不小心牽扯太遠而已。

  回到正題,因為我覺得應該尊重當事人的國家,既然他是出生在那個國家,就應該用那個國家的語言來念他的名字才對。我們常被英文的語法或是音韻控制,看到任何外語就想用英文來唸唸看;我們不僅語言上被英文制約,就連思想上也是。

  沒辦法!我們不是住在歐洲,隨隨便便就會2.3種語言,什麼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荷蘭語俄語斯洛維尼亞語之類的。那是他們的環境,這感覺就像是達爾文的「適者生存」,你活在那個環境之下,為了生存你就得學習生存的必要條件。而「語言」,就是他們所需的條件。

  我現在會的外語除了英文之外還有德語,程度好不好是其次;但是我覺得重要的是「德語」對我而言就像座橋樑,讓我連接到世界各地,讓我接觸到不同國家發生的事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考模式。

  語言很重要嗎?在這點來說是的!因為我們學一個語言無形中就是在學他們的思考模式。可是人們一但學了英文怎麼感覺好像不知不覺也感染了那種隱藏版的殖民者心態,總覺得英文非常好,一定要講的非常流利,最好是講到連美國人或是英國人也不懂你用的艱難詞彙最好或是覺得英文是世界上最好最廣的外語!可是這要幹嘛,更何況應該在歐洲或是中南美洲能夠達到的效果也有限,然而,我卻覺得學英文只是為了隱藏我們心中難以抹滅的自卑感。

  也許大家都沒有發現到,但是我們卻會習以為常的認為舶來品總是比較好,或是外國的文化真的比較先進比較文明。好多人跟我說:「天呀!到了歐洲你就會覺得那裡真的像畫一樣美,就連地上的垃圾你都覺得很有氣質,而且就連亂丟垃圾你都會覺得很美很有文化!」我一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天呀!你們都瘋了嗎?」就算歐洲的人文氣息很重很好,那也是他們從小到大對自己文化、藝術、思想上的重視!其實我們也可以做到!只是我們的文化和政治高層比較短視近利,總是認為經濟、科技永遠比藝術、文化重要!在教育方面不教我們面對自己文的弱勢處、不教我們看待自己文化的優點,或是保護歷史古蹟、古物!因為他們或是被教育出來的我們總認為經濟大過一切事物!還有一味地追求西方的文化!導致我們的人民變的以自己的文化為恥,更誇張的是連外國的垃圾都很有氣質這種話也說的出來。

  我們應該學習重視自己的文化才對。

  更何況,每一個文化都有其獨特之處!拿另一個文化強壓在一個也有古老歷史的文化知上總是讓人不太服氣。
  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別人才會重視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movie 的頭像
    grmovie

    《德光掠影》DIE GEGENWART DER VERGANGENHEIT-Deutsche Geschichte im Spielfilm

    gr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