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達達主義(Dadaism)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戰敗的影響誕生了藝術家對野蠻戰爭的反抗想法,他們認為戰爭的出現與中產階級僵化、呆板而且充斥社會各個角落的舊秩序相關,於是這種反抗、顛覆的思想轉變為力量,他們在藝術創作方面有了變化。在作品上他們刻意證明其藝術性,反對創作規律,內容的偶然、隨意、沒有邏輯、脫離現實的主張是達達主義的特點,然而作品雜亂無章、失去形式與本質的統一性,也是創作無法持久的原因,此種放棄美學結構原則的藝術流派,終究只能在大時代裡曇花一現。

達達主義的前身是盛行於20世紀初(1910-1925)的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表現主義者在繪畫雕塑方面有著造型簡易、形狀不固定、扭曲、表面化的特徵,畫家善於運用強烈反差的色彩在描繪的對象上,尤其形體線條的模糊與光影晃動的特色受到印象派畫風影響甚大,之後表現主義漸漸擴散到其他領域。

表現主義風行的同時,也是資本主義興盛的時期,然而資本主義造成強烈的社會貧富不均,與自由平等的人道思想相背,於是人民有了反對既有秩序、創造更好的社會自由的念頭。「革命」的想法也在電影界發酵,導演Robert Wiene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F.W. Murnau的《吸血鬼》、《最後之人》、Fritz Lang的《馬布斯博士》、《大都會》都是這個時代的佳作。

影片裡人物外在形象的誇張、變形,相應故事的激情、暴力、混亂、毀滅,這種前所未見的風格與表演方式突顯出強大的電影張力,此外,影片中光影運用也是表現主義電影的特色,光影效果適切地帶出電影背景:周遭不友善的氣氛、人物的陰鬱性格及暴力衝突發生的可能,這種運用光影表現個性的手法,也被後來的驚悚片、警匪片等承襲使用。

表現主義式電影並且聯繫起60年代中期以後的「新德國電影」世代,知名導演海佐格(Werner Herzog)就從慕瑙(F.W. Murnau)的電影中,得到不少影片氣氛營造的啟發。

希特勒上台,電影被迫成為納粹宣傳工具,許多電影人才紛紛避走他國,德國電影也因為他們的離開而逐漸沒落,但是卻促使其他地方的電影工業興起,像是Robert SiodmarkBilly WilderFritz Lang等人的作品,順勢成為日後美國好萊塢電影黑色系列的主流。

 

參考資料

《如果有所謂日耳曼魂----表現主義電影、納粹電影以至德國新電影速寫》劉佳音著,摘錄自《電影欣賞No.23》,民75

《速寫德國電影100年》鍾錦隆 譯,摘錄自《電影欣賞No.78》,民84

《德國文化史》 杜美 著,台北市;揚智文化,民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movie 的頭像
    grmovie

    《德光掠影》DIE GEGENWART DER VERGANGENHEIT-Deutsche Geschichte im Spielfilm

    gr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